爆肝總該有個盡頭!來自台灣的「小編神器」誕生了:QSearch Linkbundle


圖、文/黃郁棋 

在文章一開始,我想先靠北幾句話:很多人都覺得小編很好做,無論是長輩、晚輩、老闆、員工甚至讀者,一堆人覺得小編每天的工作就是上上臉書,打打字,嘴炮幾句,就可以賺錢。真的是這樣嗎?

嗯,真的。

其實比起許多工作來說,我確實覺得小編是一個技術含量不算太高的職位。想當一個小編很簡單,先有一個臉書帳號,然後會打字,就可以自稱小編了,多麼輕鬆寫意。但是,如果你想要更進階一點,成為一個「不只是小編的小編」,那麼你可能需要以下技能與知識:

一、對流量、病毒擴散的直覺,這是不可或缺的;比起經驗,有時候人格特質更重要。

二、能夠閱讀一些基本的程式語言,尤其是你平常一定會遇到的HTML、CSS甚至JS。

三、熟悉網路行銷,包括廣告投放市場、技術的演進,作為發佈商你知道如何賺進更多廣告費,作為廣告主你知道如何提升ROI,懂得利用各項分析工具來查看數據(GA是必備品)。


四、繪圖軟體你最好要懂,會Photoshop是基本,能用Illustrator搭配繪圖板來畫圖更棒。

五、擁有流暢的語文能力以及動態影像直覺,知道怎樣寫文章、剪接影片甚至拍攝影片、照片,才能夠撼動人心。當然,基本的影片剪接能力在今天的社群生態裡,也是必備技能。

六、你必須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心,無論好不好用、好不好玩、好不好喝(?),都想自己嘗試看看再說。


七、也是最重要的一點:你必須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,包括學習能力。社群小編必須隨著外在環境、趨勢與科技潮流的變遷而隨機應變,只會一招半式打天下的人是行不通的。遇到不會的東西、不懂的問題,願意想辦法解決,而不是一句「我不會、沒辦法、找別人」就推掉。

八、擁有良好而龐大的人脈。當你遇到不會的東西、需要幫助的時候,隨時都找得到人詢問甚至協助。

最近這一兩年,因為Facebook大幅增加「影片、直播」的觸及率,導致許多媒體、企業都投注了更多資源在「影音人才」這一塊。由於內容產出數量增加,社群小編的工作量也增加非常多倍;以我2011年剛入行的時候來說,5年過去,小編的工作量也翻了5倍左右。無論是數量、還是質量,競爭都變得更為激烈。

尤其對24小時都要有新聞的媒體小編來說,如果沒有凌晨班的編制,那「晚班」小編就相當重要:他要安排的社群貼文,除了自己上班的9個小時外,更包含下班後到隔天早上的貼文。這工作量相對的大很多,尤其一個小編同時負責的粉絲團往往也不只有一個,編輯、記者們都下班了,小編可能還在慢慢上傳影片。


好了,現況說完了,我來說說自己的真心話。我一直認為,科技是用來「解決問題」而不是「製造更多問題」的,能夠讓機器代替人力完成的部分,就應該盡量讓機器來做。因此,我很早就開始花錢使用Hootsuite、Buffer這類「排程軟體」來統一發文,讓工作效率提升。

然而,Buffer跟Hootsuite有個共同的缺點:你的同事無法知道你排程排了些什麼,也無法在你下班後,進入後台修改排程內容。上回我跟QSearch的幾個創辦人大大們聊天時,聊到現在工作上遇到的困境與麻煩。

過沒幾天,我心目中的「小編神器」就誕生了:QSearch LinkBundle

一、它使用Facebook內建的排程系統排程,同事都看得見你排了什麼,也能進入修改。

二、它可以一次針對所有不同粉絲團,給予「不一樣的引言、標題與首圖」批次排程,不必像Hootsuite那樣,想批次發文,就必須先「全部粉絲團用一樣的引言、標題」排程後,再回頭一個一個修改。

三、你可以針對每一篇貼文給予不一樣的標籤(tag),後台系統會針對你的標籤,來判斷出不同標籤的熱度改變情況、甚至相互比較。系統也有「自動推薦標籤」功能,不過目前看起來這塊還在完善當中。


四、使用這個系統排程、發佈的文章,每個禮拜都會有一次「週報」寄到你的信箱,提醒你上週的發文成效如何。

五、你可以快速的直接查看,這個貼文網址每天有多少人點擊、是用什麼設備看的(電腦?平板?筆電?)、設備的系統是什麼(Android?iOS?Windows?)、讀者來自哪些地區。當然,這些功能GA也看得見,但是除非你有特別給追蹤碼,否則GA很難分辨出是「哪個粉絲團」帶來的流量。

六、它是台灣的年輕人寫的軟體,遇到問題反饋、改進速度很快。
 
我知道有些人直覺就會聯想到:使用軟體發文,觸及率會下跌嗎?根據我使用Buffer、Hootsuite跟QSearch LinkBundle的經驗來看,應該是沒有影響的。接下來,我來簡單介紹一下它如何使用:


首先,當然是去Chrome Web Store下載QSearch Linkbundle外掛。安裝好外掛後,第一次使用,會要你使用Facebook登入:是的,它的帳號就是直接綁定Facebook的。


接下來,打開你想要發文或排程的網頁,點一下右上角的這個藍色圈圈按鈕,它會跳出一個小視窗。確定上面的短網址生成完畢後,點一下View Details:


接下來,你有授權發文的粉絲團,都會出現在清單上。最大的框框拿來寫引言,下方的框框可以寫上標題(如果你想修改標題的話,不改標題就留白),左邊的圖案點一下可以改變主圖。

想排程的話,就點下面的Edit。


發出去以後,你會發現它給你了一組「Facebook Post」網址,點進去就可以查看你剛剛發佈的文章。是不是還挺方便的呢?如果你進入QSearch後台的話,可以看到標籤的熱度、文章的排行,甚至一些更細節的資料:


這個是單篇貼文的每日「被點擊」次數,點擊一次就是一個PageView。


這個是設備的比例,沒意外的話,應該Mobile(手機)都會佔據絕對多數。畢竟,用手機上Facebook的人才是最多的。


這個是讀者來自哪些地區的一覽表,基本上台灣的網站,絕大多數流量都是來自台灣啦。


其實從作業系統的比例,也看得出來這些手機、電腦大廠的此消彼長(大誤)。Android絕對是大宗,然後iOS第二名,但是比例上少了很多很多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做網頁的時候,如果你在乎的是「多數用戶」的體驗,你必須優先考慮Android。


最後,我還是錄了一小段「試用影片」給大家看,如果有人安裝了、註冊了,看了文章依舊不會使用,也可以考慮直接看影片哦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