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體人的初衷是什麼?或許...沒有,沒有什麼初衷


「來路不明的網路文章,可能會傷害你的錢財、健康、智商、思考能力,若要閱讀,代表您同意承擔因閱讀這些文章而造成的傷害,若出現智商低落現象,將自行全權負責。」

圖、文/黃郁棋

從我當兵退伍進入東森新聞雲開始到現在,算一算也三年了;當時所謂的「新媒體」,也早就不新了。有些話我藏在心裡很久,想趁最近幾天照顧父親請假的空檔,寫出來轉換一下心情。

我說,我的媒體人朋友,你有認真的想過怎麼賺錢嗎?我說的不是領那三萬、五萬,了不起十萬的月薪,而是更多、多到你去世界各地都可以毫無後顧之憂的生活的那種。我所認識的媒體人當中,真正稱得上會賺錢的人,只有一個;他是帶領我接觸社會的第一人,也是到現在依舊走在社會最前端、視野最廣的前輩,他並不老。

在我去年生日的時候,他只送了我一句話:「在媒體業,不要忘記賺錢啊,免得老大徒傷悲。」我忍不住回顧了一下,當初進媒體業的初衷。

沒有,沒有什麼初衷。

我根本不是這個科系出來的,雖然有上過很多傳播系開的課程,但是傳播人的各種驕傲、自尊、自卑、道德觀、價值觀,對我而言完全派不上用場。新聞業未來該何去何從,跟我其實一點關係都沒有;我真正在乎的,是怎麽樣在這個時代、靠著一點點前端技術、文字編輯組織技術、一點點平面設計技術、一點點影片剪接技術以及動畫製作技術,能夠多賺一點錢而已。

只是讓我十分失望的是,似乎絕大多數媒體人,都不打算賺錢,滿足於現況。

對一個電子媒體行業的新人來說,25,000到30,000都是很正常的價位;比22K略多一點,但也好不到哪去。中規中矩的做了4到5年之後,沒意外薪水應該可以破40,000,了不起50,000,在不計算加給與零用錢的情況下。



其實,仔細想想也理所當然;一間根本不賺錢的公司、一個根本不賺錢的部門,怎麼可能出現亮眼的薪水呢?而這一切,牽扯到的自然是行業的獲利模式、效率,以及組織架構資源分配的問題。

換句話說,只要有員工搞不清楚自己的薪水是從哪來,公司就賺不到錢;換句話說,有太多尸位素餐、甚至會拿回扣的吸血長官,公司也不可能賺錢。今天的電子媒體,真正的對手不只是蘋果日報,不只是東森新聞雲;不只是聯合、不只是改版後好像很強的中時,以及學東森學過頭的自由。

Alexa.com台灣地區的網站前1000名,都是你的對手。自然包括搜尋引擎、色情網站、各種類型的論壇、拍賣網站、部落格、影音網站,以及社交網站。網路時代,使用者的時間就是金錢;你拿來賺錢的產品叫做使用者,而不是新聞、影片。

全臺灣的新聞網站,說穿了,只不過是在利用「洪爺論壇、18jack、Xvideos、FC2、伊莉論壇、卡提諾論壇、Mobile01論壇、巴哈姆特論壇」早就摸索成熟的賺錢方式,從旁分一杯羹而已。

以PageView、獨立訪客、停留時間來計算價值的獲利公式,卻還替自己套上NCC的枷鎖,賺得到錢,天都要下紅雨了。



至於那些整天嚷嚷「媒體應該這麽做、那麽做、應該中立客觀、應該謹慎求證」的民眾,我跟你說,少來。哥今天在電子媒體界就是一流氓,不吃你這套;所謂的公平正義、所謂的媒體人精神、所謂的傳播倫理,對電子媒體而言完全不適用。這些話,留著對慈濟頻道、人間衛視、好消息電視台說吧。

我只說「電視台」哦,別看錯了。

今天不管我在哪裡,都是為了賺錢;替弱勢發聲可以賺錢,那我就這麽做。想做公益,那是下班放假之後的事。說我已經沒救了也好,畢竟我從來就沒有什麼「媒體人的初衷」這種東西;就算曾經有過類似的,那也是因為誤解而來。

是的,人心是自私的。我知道有許多人為了崇高的職業理想,放棄了一切財產、放棄了健康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;而這一切,都是個人的選擇。對電子媒體而言,你的東西沒人看,就像你在自家廁所開診所還不打廣告,一輩子都不會有人來,被理想餓死渴死害死只是理所當然而已。

在馬英九年代,想要順利實現理想,需要的不再是「雖千萬人吾往矣」的氣魄,而是可以一邊賺很多錢、多到可以在背後幫助你想幫助的人的「手段」。



我待過的地方,有實體出版社、電子媒體、論壇、電視台;在這些行業當中,看似最欣欣向榮的就是電子媒體,但是實際運作上最難回收、獲利的,除了出版社,還是電子媒體。毫無疑問的,電子媒體已經是個紅海產業,夕陽產業,在它找到新的獲利模式之前。所以,別再叫它「新媒體」了,都飽和到吐出來的產業,哪裡「新」了?

你肯定也發現了,現在網路上流傳的新聞,標題越來越無節操、逐漸凌駕了本文;爆紅的內容,也越來越多是個人社論,且不一定是透過新聞平台。(就算是歐陽妮妮撿到200元,也不過12萬個讚;這在今天真的不算多,尤其是蘋果這麽一個大網站。)

這或許是源於臉書演算法的改變,也或許是民眾網路閱讀、分享習慣的改變,我不知道;但是那些未經確認的網路謠言,以及個人辛辣評論,確實比傳統新聞要「賺錢」許多。以資金的流動來看,我實在不建議再繼續開新的新聞網站了;民眾不需要、你也賺不到錢,而且會很辛苦。

臉書粉絲團的演算機制也很妙,粉絲數已經不代表絕對優勢;你靠心理測驗騙來的粉絲,根本只是活殭屍,根本不值錢。(不是我危言聳聽,你可以搜尋一下「派愛族」,看看它的粉絲數,以及文章的讚數、留言數,是否成正比。)

部分網路公司,已經逐漸抓到了網路操作公式,正在欣欣向榮;例如「七年級創意團隊」、「郭家兄弟創業團隊」,以及「美商全通」(AAMS),美商全通尤其厲害,公益操作(包括真公益與假公益)十分成功。不過這個成功可以維持多久,也很難說;目前它在Alexa上是第14名,還有可能前進。



身處這個行業,我對自己的未來,感到憂心;毫無疑問的,未來網路圈還會提供更多職缺,國中生的職缺。工作內容分別是:網路社群客服、網路謠言的蒐集與整理、轉貼;各行各業都離不開網路,但想要靠網路創造出佳績,卻需要加入這個「勞力密集」的網路戰爭。

無論你是不是媒體業,如果你腦海有更好的Business Model,希望可以留言告訴我。我自己腦海也有一個大致的形象,但是不太明確,還沒到可以實行的地步。如果你也剛好跟我一樣,是在做相關產業、擁有相同的憂慮,也希望可以跟我分享你的想法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