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挽救台灣崩壞的媒體界?

▲「內容為王是屁話,未來肯定是人格為王。」(圖/黃郁棋攝)

文/黃郁棋 

今天在跟《地球圖輯隊》小隊長聊天時,講到那萬年嚼不爛的話題:「台灣連新聞都假的,黑心啊?」台灣連正規媒體都把自己做成內容農場,為了流量,無所不用其極。給讀者灌輸正確的新聞觀念?拜託,連我都不想識什麼讀了,別想讀者會為了媒體圈的未來,去搞什麼「媒體識讀」。

我認為老貓陳穎青的一段話,清楚的說明了台灣媒體界的崩壞原因:
「錢才是關鍵。只有流量能變現的時候,所有人就會去衝流量;流量是王的時候,罵再多都沒用。所以要品質嗎?很簡單,找到品質可以變現的商業模式就行了。品質如果不能變現,那就變成燒錢事業,我從沒看過燒錢事業可以長久的。

很明白了吧!當「流量為王」的時候,罵也沒用,端看誰可以賣錢,否則就是燒錢;而燒錢的事業,絕對做不長久。

好吧,身為媒體界的流氓,我就以「流氓的觀點」來試著分析看看,究竟該如何挽救台灣已經崩壞的媒體界。我知道有些人很看不起我金流導向的邏輯,這些朋友,你們現在可以離開了。

   本文開始。

我認為,媒體圈想要走出現在的農場困境,只有一個辦法:跟某家公司看齊,學學人家是如何將一個無聊的產業,做出產值、一口氣將營收衝上152億的;這家公司,叫做LINE。

在講LINE之前,我想先談談老貓陳穎青說的那段話:
「所以要品質嗎?很簡單,找到品質可以變現的商業模式就行了。品質如果不能變現,那就變成燒錢事業,我從沒看過燒錢事業可以長久的。

品質究竟該如何變現?這個問題,國內外電子媒體找了好幾年,始終沒有一個好答案。「質」的東西,自古以來就是曲高和寡、陽春白雪;它是需要包裝的,不然肯定沒人看。怎麼包裝?「視覺、形象、故事、名譽、品牌塑造」。沒錯,就算自己已經身為媒體,還是會需要泛媒體的認可。


▲孟克的《吶喊》一度是最貴的畫作。(圖/孟克)

我們都知道,最坐地喊價的東西,叫做藝術品;當一個手工藝品披上了「藝術」的外衣,價值就整個不一樣了。它憑什麼?有年代的東西,憑的是「歷史、故事」;沒有年代的東西,憑的是「死忠粉絲的造神運動、以及其他大師的加持」。最後想賺錢,需要的就是「媒體的擴散與行銷手段」。

解釋一下,我沒有貶低藝術的意思,基本上能夠讓粉絲心甘情願的造神、讓其他大師幫你推薦,作者本身肯定也有兩把刷子。

這個就叫做包裝,包裝不只是外面的那層包裝紙而已,從它的「品牌塑造、故事建立、認同感的創造、大師的名譽加持、廣告行銷、媒體曝光」,通通都算。沒有包裝過的好作品,充其量就是一張紙、一團粘土罷了。

想要讓媒體的「品質」可以變現,需要的就是包裝:你赤裸裸的展現專業卻沒人看,那叫做自以為。怎麼包裝?我前面提過:「視覺、形象、故事、名譽、品牌塑造。」

讓我們回頭思考一下,為甚麼現在的媒體通通是以流量為王,沒有流量就什麼都不是?其實最早最早的時候,不該是這個樣子的。因為電子媒體太新太急(對當時而言),商業模式還沒能迅速摸索出來,蜜月期太短、又沒能找到有效包裝方式,電子媒體唯一的活路,就變成了「衝高流量」。

這種活法,是幾家廣告公司一起定義的:CPM、CPA、CTR...。換句話說,電子媒體的未來,從以前到現在,從來就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上。也因此,卡提諾來了、GigaCircle來了,電子媒體就受到影響了。

不過,廣告公司會如此定義網路生存遊戲規則,是有它的道理在的;這種方式可以最精準的捕捉用戶與轉換率,透過競價系統找到最適合這個網站的廣告價碼。但是這些流量,很大一部分都被浪費了!


▲台灣的電視收視率,都靠尼爾森少少樣本數推估而來。

台灣的電視總收視戶,加起來不到五百萬戶;你無法精確的知道多少人在看,通通透過尼爾森那少少幾千戶的樣本數,推估到底多少觀眾正在收視,進而跟廣告客戶收費。效果多大?轉換率多少?難以計算。

然而,相較於網路上一篇文章被100萬人看過,它帶來的總曝光量、點擊量、甚至直接間接換成貨幣的轉換率多高,通通可以追蹤;但是這些廣告在網路上能換算成的價碼卻十分有限。這也是為什麼傳統媒體人接觸到電子媒體,會如此無力、茫然,最後走偏的原因了。

事實上,少少的有效流量,對廣告客戶而言更有效。如何精準的塑造專業、進而捕捉到精準的讀者(顧客),達到驚人的轉換率,對特定廠商而言更重要;不過要讓廠商投放廣告,最終還是需要讀者、需要流量,就算不是「粗暴的農場無差別流量」,算錢的時候還是得看有沒有顧客啊。


▲LINE導入了吉祥物包裝與貼圖系統,非常成功。

   回頭談談LINE。

雖然我個人十分討厭LINE與他們的業務人員,但是不可否認,LINE是個非常成功的通訊軟體。通訊軟體從很久以前就有了,無論是香港的「ICQ」、雅虎的「即時通」、騰訊的「QQ」,微軟的「MSN」,還是移動時代的「What's App」、「Hang-Outs」、「WeChat」,大家比較的都是同一件事:
「如何將文字體驗做到最穩定,或是增加實用功能如免費電話、不實用功能如個人空間,搶奪更多用戶、擠壓其他同業。」

只有LINE這個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程咬金,居然將通訊軟體結合了「可愛貼圖」,製造了「吉祥物」,並且推廣到周邊產品:轉蛋模型、手機吊飾、悠遊卡、娃娃...。就產品包裝層面來看,LINE完勝,沒有任何懸念。

雖然背後的技術、邏輯、功能沒有太大差別,但是經過包裝的LINE,與其他通訊軟體一比較起來,民眾的「認同度」簡直就是天差地別。

媒體身為說故事的角色,為什麼沒想到做個吉祥物陪伴讀者、甚至做成週邊服務與產品呢?為甚麼腦子裡只知道流量、流量、流量。

地球圖輯隊只做了一半:他們做出特色了,照片極美、內容走國際報導取向,試圖做出國際媒體的水準與品質。但是卻不接地氣、缺乏包裝,沒有品牌故事,跟大家一樣就忽然出現了、然後一起投入這個泥巴澡堂;所謂的吉祥物,就是一顆地球。


▲設計吉祥物,也是大有文章的!(圖/黃郁棋攝)

說到這,必須解釋一下娃娃臉偏見。所謂的娃娃臉偏見 (Baby -Face Bias) 其實是一種傾向:看到有著娃娃臉的人或物,感覺會比成熟的臉龐要來的天真無邪、無助與誠實(《設計的法則》,威廉.立德威,原點出版社,頁28)在製作吉祥物時,我們總會希望吉祥物為讀者帶來溫馨、親切、好相處,歡迎下次再來的印象吧!這時候,有著圓形臉、大眼睛、小鼻子、高額頭、短下巴的「娃娃臉」吉祥物(不一定是人類),就會特別吃香,在潛意識中帶給人們親切感。


▲娃娃臉,總是給人更多的親切感。(圖/黃郁棋攝)

然後還有顏色心理學必須注意。根據研究,人們一眼可以接收的色彩數量是五種;超過這個數量,就會顯得雜亂無章。顏色的選擇也很重要,去飽和度、明亮的色彩,會被視為「友善又專業」;去飽和度、暗沉的顏色,則顯得嚴肅而專業。飽和色可以帶來活潑,但是過度使用很容易帶來眼睛疲勞,進而讓人們在潛意識中種下了「疲勞」的心理印象。



以品牌、吉祥物換來認同,目前做得比較好的是ETtoday;他們的吉祥物是圓臉、笑臉,網站配色則是走暖色系,但是不會太過頭,給人輕鬆活潑的印象。雖然飽和色給人的感覺缺乏專業,但是輕鬆氛圍卻很適合一看再看;果不其然,ETtoday贏來了許多流量。(當然,這只是眾多原因中的一小部份而已)

專業,可以贏來精準的受眾,可以換到更好的轉換率,得到粗暴流量以外的收入選擇。前提是,你自己得先做好「質量」的商業模型,包括方案搭配、合理的計價方式,以及對方無法拒絕的「專業理由」;準備好這些,任廠商挑選。

業配報導由於要寫出故事、寫出同情、寫出轉換率、寫出病毒擴散,是需要最最頂尖的人才的。真正好的業配,就算被民眾知道它是業配,依然願意分享、買你的帳,並且認可你。千萬不要隨便找個阿貓阿狗做業配,讓廠商失望,讓讀者失望,以為業配就只是粗暴的曝光,無聊的內容,只想關閉分頁,只想轉台,外帶受騙上當的感覺。

好的包裝搭配專業度帶來的精準受眾,是農場怎麼樣也學不來的。我初步構思,得出幾個作法;我自己也沒嘗試過,大家姑且看看就好:

   一、創立吉祥物。關鍵是:必須經常露出、無時無刻露出,最好角色多幾位,一個熊大撐不起整個LINE 。

   二、媒體品牌的塑造與定位。網易是「最有態度的媒體」,ETtoday是「樂在分享、愛上雲端」,你們呢?你們是什麼東西。可別以為這只是嘴炮,這句Slogan,將會決定你的品牌形象,進而不知不覺影響你們的操作方式。

   三、承上,賦予你的品牌一個故事吧!(別受限在創辦故事這個思維裡,創辦過程都很瑣碎無聊的)掰一個也好。

   四、為每一個記者塑造品牌,塑造粉絲。例如ETtoday現在有「時淒宮分」、「喪女」;三立之前有楊伊湄,可惜彼此風格並沒有搭上。記者必須是有個性的,有人喜歡有人討厭的,必須是活生生的,願意為讀者解答問題的。

套句邏輯思維的羅胖說過的話:「內容為王是一句屁話,未來一定是人格為王。因為未來訊息差距會越來越小,但是有一個差會永遠存在,那就是魅力差。」

   五、創立周邊服務,以你的吉祥物與品牌來執行;隨便打個比方,Nownews之前不是有部落格服務嗎?如果他們有個熊大、詹姆士一樣的吉祥物,就可以做成多種部落格的內建主題。服務要怎麼搭配、怎麼玩、怎麼跟電商合作、怎麼配合怎麼賣怎麼送,都是學問。

   六、對了,請多找幾個有Sense 的前後端人員,缺一不可。然後有Sense的設計師與工程師是很有價值的,請不要吝嗇他們的薪水。他們往往對產品也會有自己的專業想法與意見,這個絕對物超所值。

   七、營造團隊認同感,讓你的團隊以自己為榮,覺得開心健康。男女不能失衡,男女搭配,幹活不累。

   八、分割領域,讓專業的人走專業的路。金錢不一定只能靠流量轉換,質感與專業換來的精準受眾更有價值;專業到什麼程度、細緻到什麼程度,端看這個人的能耐。附帶一提,專業人員請務必學習三個字:接地氣。這是大陸用語,但是你不會,是很難吸引更多人來看的。

說到大陸科技產品的評測,你會聯想到誰?沒錯,王自如,一個讓廠商老闆都不得不重視的咖。(雖然他跟羅永浩一戰,有傷害到一些聲望)

   九、有些領域的含金量確實比較大,例如建築、科技、美妝等等。但這不代表其他含金量低的專業就沒價值:生態、文學等等。這些人往往是塑造形象與說故事的高手,能夠沖淡銅臭味,有時候也能帶來流量。

   十、堅持下去,盡力找出專業的價值;先有專業讀者,再來與廠商談判。

   十一、前期如果做不起來,可以試著養一群農夫,專門做農場產品;目的是粗暴的無差別流量,進而過濾出有價值的顧客。但是千萬不能反賓為主,專業才是長久的賣點,農場沒有出現病毒擴散時,價值為零,無法留住有效讀者。就算擴散了,也是非常廉價的聯播網廣告。

我嘴炮了這麼多,自己卻還沒有實際去做,大家就可以知道,實際操作起來其實是難關重重的。從找人才、寫企劃、訂KPI與進程、溝通、開會、蜜月期過了上面給的壓力、到實際執行時遇到的困境、現實與想像的落差,以及計劃趕不上變化的倉促,樣樣都挑戰著所有人的心臟。光一句訂定品牌形象的Slogan,想一個禮拜都不一定能達成共識了!

為記者、為專業包裝時,一整套過程都是環環相扣的。設計不美?白搭。內容掉漆?白搭。使用者體驗不佳、動線莫名其妙?白搭。擴散與操作搞得像低級廣告?更是白搭還扣分。以上是我為了充實部落格文章亂寫的想像文,大家別太認真啊!

   歡迎加入逗比叔叔粉絲團,我沒有逼你哦。只要有心,人人都可以是逗比。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