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學校或職場上,如何成為一個「有幽默感」的人?


圖、文/黃郁棋 

你一定遇過這樣的人:句點王、尷尬製造機,存在感薄弱卻又很想參與團體活動,工作上遭遇困難卻又不說出來,導致最後事情全面搞砸,大家心情不爽,他面子上也下不了台。最後他成為公司(或學校)中少數的「異類」,被排擠、很可憐,可是自己又不肯承認。

是的,我說的是曾經的自己,高中時的自己。在每個人的一生當中,總會遭遇到好幾次「社會衝撞」;第一次可能是你上國中、離家有點距離的時候,你發現周遭的同學再也不單純、校園開始充滿鬥爭與暴力;少年通通變成了青少年。第二次可能是你上高中的時候,對於「未來」開始有壓力,同儕間的小圈圈依舊持續,想交男、女朋友的生理慾望也不斷的騷擾著你。或者,原本美滿的家庭,也因為經濟不景氣開始出了問題。

一件事情不順,事事都跟著不順。

你會發現,每一個團體之中,總會有那麼幾個「開心果」;這些開心果都有一些共同特質:「好笑、會逗大家笑,也開得起玩笑,能夠接受別人拿他當娛樂對象。」這些開心果不一定是團體中的佼佼者、核心人物,但是他們是不可或缺的潤滑劑。


越是在團體中受挫的人,越是希望自己成為這樣的人。你可能曾經跟這些開心果「請教」開心的法則、受歡迎的秘訣,甚至暗示對方自己也想成為他們的一員;但對方總是不知道如何回應,最後隨便應付一句:「就多看些笑話啊。」別當真,其實他只是不想繼續花時間與你溝通罷了。

如果你是這樣的人,或曾經是這樣的人,看到以上的敘述,或許某些部份會感同身受;如果你從頭到尾都不是,那這篇文章對你其實意義不大。


不知道為什麼,很少人針對這種「同儕交流困境」寫過分析文章,或是有寫但是根本沒打到點。有幾個道理,必須先讓你們知道:

   一、無論你幾歲、無論你到哪裡,「小圈圈」都是永遠存在的。人是群居動物,只要有人,就有江湖,就有心機,就有爾虞我詐,這是理所當然的;當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,他們的領域得到保障,權力得到提升,在社會中的話語權也跟著增加。想要在社會上有所成就,或至少活得滋潤,加入一個以上的小團體,是必要的。

   二、一個人幽默與否,其實與他「背誦」了多少笑話一點關係也沒有;這治標,不治本。

   三、一個人從無聊變有趣,這段路可以很遙遠,也可以只在一念之間。

   四、有句話叫做「自娛娛人」,也就是俗稱的「幽自己一默」;在逗樂別人以前,必須先逗樂自己。


因為我自己經歷過小團體的建立、經歷過生活習慣被衝擊後被孤立的感覺,經歷過歧視、經歷過霸凌(被霸凌,與霸凌別人都有);最後,也初步品嚐到「孤獨,但是卻圓滿」的感覺。所以我很清楚明白,你今天到底碰到了什麼困難。

我不敢說自己是個幽默的人,但是至少在開心的時候,我知道自己並不無聊;幽默的關鍵在於,你如何在生活中逗樂自己。無論是看事情的態度啦、對身邊友人的觀察啦,以一種「絕不先入為主」的輕鬆姿態,進行觀察、交流、思考。

輕鬆很重要!今天一個人希望打入團體時,這股「念」就會使一切變得沉重,得失心出現,驕傲與自卑出現;這時候的你,就像一頭半發狂的野獸,很不穩定、很不安全、很不有趣,大家只希望離你越遠越好。於是惡性循環開始了:你想改變,但是太過用力,受到挫折;你更用力的想改變,把地板都踏破了,大家還是爭先恐後的離你遠去,你更傷心,更絕望,但是卻毫無辦法。


蔣勳《孤獨六講》中的一段話說得極好:「孤獨沒有什麼不好。使孤獨變得不好,是因為你害怕孤獨。」孤獨跟寂寞是不一樣的,寂寞會發慌,而孤獨卻很圓滿。人的一輩子,是孤獨而來、孤獨而去;儘管你有無數摯友、深愛的另一半,但本質上你依舊孤獨。

只有你自己,才真正一輩子與自己相處;用「快樂」把自己搞定了,才可能把快樂「傳染」給其他人。

孤獨沒什麼不好啊!如果你是自己一個人,就試著自己一個人約會。你可以看看舒國治的《門外漢的京都》,天啊,這個人真的是孤獨斃了!但是卻孤獨得那麼質感、那麼有韻味,那麼的...令人羡慕。


當你能夠將各種「社交慾望」從痛苦中抽離出來,以一個局外人的輕鬆角度看待自己與他人,你自然而然就能幽默。讓一切變得不幽默,是因為你有所求、有所懼。試著將這些亂七八糟的雜念拋開,讓真實的自我伸展(切記,不要刻意展現自我,那個也不叫做自我,叫做人性油漆),追求快樂,追求逗樂自己,並且用同樣的方法逗樂別人。

當你達到了絕對的輕鬆與自由,從你口中說出的每一句話,都是幽默。分享這幾句真心話,共勉之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