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、日、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破裂,理由從不是仇中或仇日

(Photo by 黃郁棋/上海)
三方談判破局的主要因素,還是集中在「重點產業」的關稅讓步、各自市場的開放程度等。在中韓FTA談判當中,韓國主要集中在保護農產品、中國則主要保護汽車等產業,雙方都十分保守。目前日本企業每年向中國政府支付的關稅,高達9,000億日幣;因此日方特別關注具體的自由化率目標。

文/黃郁棋 

政治的激情與縱慾,在選後也該告一個段落;做為半個媒體人,接下來我會每天整理看到的重要資訊,搭配自己的想法與意見放在部落格上,標題前面則選用「另一面」當做區別。有些消息,台灣媒體不一定是缺席了,但是因為各種因素(大家沒興趣、社群無法擴散)被忽略,到最後大家天天看的資訊,只剩下「有或沒有都沒差」的垃圾。我試著整理在這邊,方便自己隨時回頭觀察與取用。

   「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(FTA)」談判破裂,將推遲一年

日本拒絕了中韓提案,「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」在2014年宣告破局;估計要有進展,也得等到2015以後。在三方的談判當中,中國與韓國以基於兩國的共識,向日本提出了「自由化率」目標(零關稅品種佔比),但日方最終以「自由化率水平過低」作為理由,拒絕了中韓的提案。


資料顯示,目前日本的「自由化率」大約在94%以上,並不打算對中韓讓步、更不急於向中韓讓步。三方的談判內容,集中在「貨物貿易」、「服務貿易」、「競爭情況」、「知識產權」上做文章,參與談判的包括中國商務部國際經貿關係司副司長孫元江、日本外務省經濟局審議官佐藤達夫、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FTA交涉官金榮武。

三方談判破局的主要因素,還是集中在「重點產業」的關稅讓步、各自市場的開放程度等。在中韓FTA談判當中,韓國主要集中在保護農產品、中國則主要保護汽車等產業,雙方都十分保守。目前日本企業每年向中國政府支付的關稅,高達9,000億日幣;因此日方特別關注具體的自由化率目標。

(Photo by 黃郁棋/杭州)

現任日本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研究主管瀨口清之判斷,之所以中國會如此堅持「中日韓談判」,一方面絕對與牽制TPP(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)有關,希望日本不要最終倒向美國;尤其日美的TPP談判也並不順利,關係也並沒有從前那麼好。
註:目前中韓自由貿易協定的詳細內容尚未出爐,中韓雙方首先將對協定文案的英文版進行​​法律審核,確定是否存在問題,該程序一般需要2-3個月的時間。最快雙方可能於明年(2015)上半年正式簽署協定。
那麼,台灣呢?目前看起來,正如同王尚智大哥在臉書上說的,台灣缺乏的是戰略:
「全世界哪一個國家的選舉,不是選前或選後,都被緊緊注視其『產業經貿、金融貨幣』的政策,看接下來整個國家走向如何,是向上或向下?別說日本韓國,連印尼、馬來西亞、泰國、緬甸,不都也是這麼被評估與觀望著每次政治變化後的國家態勢;尤其產業經濟實力在亞洲地區的消長。」(王尚智)
偏偏一提到國家的「產業經貿、金融貨幣」戰略時,台灣人就會陷入政治意識形態的「縱慾」當中;連做都不可能,更別提背後究竟有沒有足夠強力的智庫可以作為後盾,增加談判力道了。

(Photo by 林敬旻/松山車站)

馬英九是不是真的無能,其實現在從台灣的媒體、輿論、名嘴發言來看,根本看不出個什麼所以然;但是就連對岸媒體與教授,都逐漸看不起我國元首。在《上海思想界》雜誌上,張維為教授提到「精英」這個詞的時候,講出了兩種不同類型的精英:「知識精英」以及「政治精英」。

後者,是走在前者之前的,實踐者絕對超越了理論,他們天天碰撞的是難題,天天解決的是問題。

「所以媒體把中國地方幹部講得一塌糊塗並不是事實。我在台灣也公開講這個觀點,我說你花大力氣選了半天,馬英九我也接觸過,但馬英九的能力還不如上海的一個區委書記。」(張維為)
雖然我是不知道這個教授憑什麼藉由「一次或幾次接觸」判斷出馬英九的能力,但是至少就現況來看,馬英九已經成為國際上「誰都可以輕蔑的對象」,這個十分悲哀。而造就這個現象的,當然與台灣的輿論、政治環境有關。

(Photo by 黃郁棋/劍潭車站)

政治你是躲不掉的!政治是必須全民都參與的!所以我一直建議馬英九,最好退位讓副總統繼任總統。現在這種社會氛圍下,惟有「打破一切舊習」,才可能出現新氣象;馬英九在位越久,不但不會留下什麼歷史定位,反而會拖慢台灣人「儘快轉型、看清事實」的速度。

當人民不再有任何藉口的時候,才可能重新審視自身定位,甚至問題所在。

我自然相信,馬英九是不會退位的,因為尷尬、走不開;聰明人必須在這時候獨善其身,判斷出自己的優勢後持續加強、並且與持續與產業的金流面與市場面做接觸、多多吸取台灣以外的資訊。

幾乎可以確定的是,在臉書上你已經看不到任何「真正有價值、值得一讀、能夠帶領人們進入下一階段」的內容,包括文字與影音專題。理由很簡單,寓教於樂很難成功,尤其當媒體人被收支平衡壓得喘不過氣、早已經忘記「當初做媒體的意義」時,再細看這些內容,根本就是浪費時間。

   上海自貿區試行「銀行擔保賬戶」:貨物先行、再報關繳稅

除了中日韓FTA,在茫茫文海中,不知道為什麼這篇特別吸引我;或許是曾經聽說過我爸用類似的方式,搞得當時的任天堂雞飛狗跳。(詳情就不說了)貨物出關的效率,對於成本以及營銷的影響,很多時候超出許多人想像!
「本月起上海海關實施兩項新規,分別是在自貿區內試點啟動『銀行擔保賬戶』作業模式和實施新的海關企業信用管理暫行辦法。前者可以讓進出口企業更加便捷,提高貨物通關效率、降低運營成本,後者則能讓高信用企業更具國際競爭力。」(澎湃新聞)
所謂的銀行擔保賬戶作業模式,是指企業向自由貿易區主管海關申請辦理相關稅款擔保業務時,直接在銀行開設一個「擔保賬戶」,提供銀行給出的「保函」作為擔保,出區時系統則會自動核扣銀行擔保賬戶內的擔保額度。當你事後報關單申報、稅款繳納完成後,擔保額度會自動恢復,將可以循環使用,提高通關效率。(首批參與試點的銀行為中國銀行、交通銀行、民生銀行、招商銀行、上海銀行。)

看到這邊,不禁讓人聯想到台灣的自由經濟示範區。管中閔在公聽會上曾經承諾過會對於當時外界的意見進行修正,但最終實質審查時依舊是以原來條文進行,引發爭議。後來又出現「黃三條」事件,整個自經區規劃就卡死在一邊,始終無法通過。

不知道為什麼,台灣總是困在這些事情上頭;包括服貿、貨貿,無論是對岸對於重點產業不讓步,還是我國對於「整體開放」的反彈,總的來說就是沒效率、沒結果、沒未來。輿論更是亂成一團,很多人是「逢服貿必反、無需理由」,也有一批人認為只要合理,服貿並無不可;當然,也有人不管服貿內容只想速速通過(這個心態也很奇怪)。

總之,台灣從人民到政府、從基層到天聽,都沒效率到了極點;人民無理取鬧的時候,政府高層、執政黨、在野黨居然也跟著起鬨,沒有誰真的有能力帶領台灣走向下一步,就算真的有能力,在亂哄哄的內訌當中,也不可能有結果。

這些「空耗、空轉」的口水戰,能避免則避免;除了心情與心態不要受到影響,更不該讓時間耗費在這些沒有結果、沒有產值,純就政黨意識形態上無謂爭辯的事情上。我們能做的,至少是看清與自身相關產業的亞洲地區整體發展情況,以及歐美地區的最新科技與方法,隨時強迫自己跟上世界潮流;不這樣做,就等著被時代淡化吧!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