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、文/黃郁棋
身為一個美食部落客(?)部落格偶爾有幾篇食記也是正常的嘛。由於我每天下班回家的路上,都會經過「饒河街夜市」,久而久之,也成為某些店家的常客了。今天要介紹的主要是這家:「豬頭雄烤豬」。
如果你從捷運松山站的饒河街出口出來,經過寶島眼鏡旁的巷子進去饒河街,應該就會看見這一家「豬頭雄」烤豬。這家店最大的特色就是:將一隻完整的烤豬,直接擺在桌上招攬客人!
(一隻完整的豬就擺在桌子上,超顯眼。)
由於它實在是太顯眼了,以致於你很難忽略它的存在;這家店的老闆一看就知道是個「很有個性的人」,有點台客的味道,感覺一言不合就會跟你打起來一樣。(事實上,網路上確實有人反應他個性很不好,不過我個人是沒遇過他生氣)但是談到「豬」的時候,他就會非常的興高采烈,跟你講豬肉的秘辛。
「這個,回去不要再拿去微波了哦!肉會柴掉。」他非常在乎豬肉的好吃度,有時候跟客人聊天聊太久,手中的豬肉不好吃了,他甚至會丟掉不要了。
(老闆是個蠻有個性的人。)
至於為什麼叫他「風一樣的男子」?主要就是他太個性了,以致於不太像一般服務業會遇到的老闆的樣子。在價格方面,小盒150元、大盒要250元,不能說不貴,但是還在勉強可接受的價格範圍內。
回想一下,你去港式燒臘店,單點燒肉的時候,一份的份量有多少?對比一下,他的「小盒」大概是三倍左右的量;單點燒肉一份也要60元左右吧,算一算其實差不多。
(你桌上看到的這隻豬,並不是裝飾品、是真的要拿來吃的。)
是不是有點肚子餓啊?我在這家大概前前後後買了五次左右(算得真清楚,沒辦法,貴嘛),對夜市來說應該勉強稱得上常客了吧。我對它的評語是:肉質確實很嫩,豬皮偏硬,如果你沒有現場就吃,等了十分鐘豬皮會變得很韌,好吃度會大打折扣。
(眼尖的人可能會發現色溫變了!沒錯,我拿到夜市外面吃了。)
這就是小盒的量,每盒都會附上一包蒜蓉醬。怎麼說呢,它的肉是真的不錯吃,嫩中帶汁,主要是很香啊,烤肉才會有的獨特味道都出來了。但我還是要再度強調,一定要現場邊走邊吃,我大約隔了十分鐘才拿出來(為了拍照),皮已經變冷、變韌,連肉都變得稍微油油的。熱度,是這家店好吃與否的絕對關鍵。
(冷了以後,吃起來就會覺得不值得,所以一定要現場吃。)
在豬頭雄的隔壁,賣的是淡水很容易看到的「烤生魷魚」。令我驚豔的是,它兩隻才賣100元,有時候甚至會拿出3隻100元的魷魚,比淡水一隻就動輒80、90、100甚至120便宜許多。
(這家烤魷魚的攤位好像不只一個,不過都是同一家人在賣的。)
(這價格比我想像中還要便宜許多,至少比淡水便宜。)
說到魷魚的價格,有件事情我想聊一下,那就是「外國觀光客」帶給台灣人的,真的是利大於弊、真的是商機嗎?前些時候,我在捷運上遇到吳明益老師,跟他聊到東華大學許多學生宿舍,都被屋主改建成接待陸客的民宿這件事。
「你知道他們改建接待陸客的民宿後,一個晚上多少錢嗎?」吳明益老師問道。
「不曉得耶。」
「就我所知,他們有些一個晚上只收500元。以前東華這邊的村上春宿都沒人對吧,現在根本訂不到房了。」
我的母校、也就是位於花蓮的國立東華大學,它原本是一個好山好水好無聊的地方,雖然也算是觀光景點,但是不會像現在這樣,民宿天天爆滿。有些價格超過2000元的民宿,在過去是根本沒什麼生意的!
有人說,這是陸客觀光團的手段;他們不希望陸客的消費力消耗在其他地方,所以安排他們住在東華大學這邊,沒什麼東西好買好消費,就能保留消費力到那些安排好的優(ㄏㄨㄟˊ)質(ㄎㄡˋ)賣場花錢。
(士林夜市一隅。)
「很多人講到陸客,都會說他們隨地撒尿、破壞公物等行為,但這只是個人道德的層面;我認為這從來就不是重點,真正的重點是,他們將台灣舊有的結構破壞了。」吳明益老師拿他們家在士林夜市開的皮鞋店當比喻,二十、三十年前,他們賺到的錢,大約是現在的十倍;現在根本是虧本經營,陸客來台,根本沒有帶來多少利潤。
「為什麼我姐他們要賠本經營?其實不是不想關,而是不能關。有些員工已經將他們最精華的時間,都奉獻在你們這裡了,二十歲的時候進來,現在已經是老太太了;你關門了,他們怎麼辦呢,他們會什麼呢,他們能做什麼呢?」
(士林夜市的水果攤超貴的。)
其實陸客沒有錯,他們只是來台灣觀光、消費的啊,但為什麼從香港到台灣,很多居民都不太喜歡呢?除了政治問題外,他們輕易打破了台灣當地人幾十年來累積、建築起來的消費平衡才是主要因素;陸客團一次來往往就是一大群,地方商家為了賺錢,自然而然的就會調高價格,賺陸客的黑心錢。
是的,人不為己、天誅地滅,商家不賺錢,還有天理嗎?但是,賺錢的都是哪些人呢?
一、具備一定資本、通路、人脈的商人,他們本來就是社會優勢的一群。
二、地方小吃店。
三、沒了。
換句話說,絕大多數(九成以上)台灣人,都無法直接得到陸客來台的經濟利益;但是卻要共同承擔「物價不合理上揚」的苦果。原本一碗只要60元的牛肉麵,逐步漲價到120元,它其實並不合理,人民的收入又沒有跟著成長。
陸客來台,某種程度上加劇了貧富不均,加劇了社會不公平性的發生。其實不該針對陸客,就算今天是一團又一團的日本人、香港人、美國人、韓國人來台灣,同樣的事情,也一樣會發生。
老實講,某種程度上我認為「陸客自由行」帶來的衝擊,恐怕比「強迫帶團行」來得小一些;至少,壓力可以分散一點,漲價可以緩一點。
(饒河街夜市一隅。)
回頭說東華大學事件好了。據說,當地除了宜德(雜貨大賣場)外,又開了一家新的大賣場,而且距離超近;這絕對不是為了「東華學生」而開設,而是為了陸客。而前幾年的志學街拓寬作業,大家一開始都以為是為了「花師與東華合併」暴增的四、五千個學生而準備。現在回頭看,顯然不是啊--它拓寬只是為了遊覽車更方便的經過而已。
政府該怎麼做?其實我不知道耶,或許這是不可逆的趨勢,不只是台灣,世界各地的旅遊景點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。只是台灣的物價結構如此脆弱(物價低、薪資低,經不起觀光的衝擊啊),是不是應該多一些保護、想辦法提升台灣面對外來觀光客衝擊的能力呢?
說到這邊,已經超出了我的討論能力範圍;奇怪,我只是想寫篇簡單的食記而已,怎麼變這麼長一篇啊啊啊啊!!!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