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有流量的文章,真的不好嗎?


文/黃郁棋 

大約從這一兩年開始,有越來越多在網路圈做內容產業的人,都對現在的「網路環境」感到迷惘;有的人選擇離去,有的人決定留下。而問題的背後,其實都指向了同一個命題:「有流量,就值得誇獎嗎?沒流量,就真的不好嗎?」

我相信,這除了是《三立新聞網》眾多編輯的共同疑問,也是全台灣數不清的網路小編、網路記者的共同困境。不久前,《三立新聞網》開誠佈公的將大夥集中在一起,詢問那第一千零一個大哉問,要求每個人都必須回答:

「如果今天要做一個符合理想的網路產品,你希望它是什麼樣子?」

這是拋下一切包袱、只留下夢想的問題,不問流量、不問業績,回到所有人求職的第一天,大家自我詢問的第一件事:

「你希望你的未來是什麼樣子的?你希望做什麼?你喜歡做什麼?你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怎麼樣的人?」

這個問題很深刻,大家的回答也讓我感到五味雜陳;大約有超過一半的《三立新聞網》編輯,都夢想能夠做深度報導。

(其實「記者」這個行業是很令人嚮往的。圖片:Roberto Ferrari

「如果今天要開一個新網站,我希望可以回到人跟人的起點,從身邊的人開始、從細節開始,做深度的報導、挖掘出意義。」

「我希望可以做跟拍、側寫,寫出新聞報導看不見的那一面,例如臺電人員冒著危險搶修的瞬間與故事。」

「每個球員,背後都有他的故事。如果可以寫出別人看不見的另一面,就能找到獨特性。」

聽到最後,我忍不住說出了自己的感嘆:這本來就是媒體的責任、媒體應該做的事啊!曾幾何時,它成為了大家遙不可及的夢想,成為了最想實現的願望。但是現況卻是殘酷的,事實證明,各大媒體都在增加「網路編輯、社群編輯」的數量,顯然都是看好這種「內勤」角色可以帶來成本更低的流量。


其實大家都知道,今天的媒體環境會變成這樣,主要還是沒有成功的商業模式導致的。你開一間米其林三星級餐廳,每天的營業額與地溝油黑心餐廳一樣多,但是成本卻高出一百倍,有誰能撐得下去?

但是,責備讀者是不合理的,就像餐廳沒人來光顧,怪罪客人沒品味是一樣的道理。

沒有流量的文章,真的就代表它沒有價值嗎?這又回到了那個老生常談:「有流量不代表就有影響力,但是沒有流量就一定沒有影響力。」若是從影響力的角度來看,沒有流量的文章,影響力為零,真的沒有價值。


很殘酷啊!這就像許多文藝片,票房爛到爆炸,如果你硬要從商業利益的角度來看,它當然就會是一部超級大爛片。但是,看事情的角度,永遠不會只有一個;人活著的目的,也不會只有賺錢。

今天你看見了社會上的不公平,透過媒體的力量,幫助弱勢發聲,成功平反。儘管沒有流量,它有沒有價值呢?對「作者」、對「弱勢」、甚至對「社會」來說,都有價值啊,有價值到炸掉了。當然,對於「賺錢」這件事來說,價值可能並不強烈。

今天你靠著污衊他人、濫發錯誤消息(例如:能量水啊、治療癌症效果超強的水果啊),或是透過激起民族對立與不知所云的民粹,來獲得廣大的流量。它有沒有價值呢?有啊,當然有,公司賺到了眼球、賺到了廣告費,賺到了粉絲,怎麼沒有價值。站在賺錢的角度,不但不該對錯誤報導開罰,反而應該頒發獎金、鼓勵他再接再厲下次再來一次呢。

(水就是水,哪來的能量水?截圖出處:劉育志 《刀下人間》)

但是,如果站在其他角度看呢?這種報導不但製造了無謂的負面氣氛,還增加很多「因為誤導而產生的誤會與攻擊」,這種報導不但應該被開罰,還應該被公開唾棄,讓作者從此擡不起頭來。


說穿了,其實這根本是「君子愛財,是否取之有道」的問題啊。真正厲害的商人,除了能夠一邊賺錢、一邊實現夢想,更能夠藉由對社會的回饋而換來好名聲(例如這幾年的比爾蓋茲)。因此,我認為「流量」只能當做一個「指標」,而不能當做「目標」。

再說一遍,我認為流量只能當做指標,不能當做目標!

今天以流量為目標的背後意義,其實就是「犧牲一切其他價值也不為過」,我認為這並不是一個正確的媒體營運方式,甚至比「直接拿營收當目標」還要更糟糕。想要達成目標營收,除了從產品下手外,也能從商業模式下手;但是想要達成目標流量,最終肯定會犧牲「根本精神」,這幾乎沒有例外。

換句話說,這是一個會把整個產業往死裡推的KPI。

我認為今天台灣媒體需要的,是一個能夠跳出框架的經營模式,不再是以「稿量越多越好」作為經營方針;取而代之的,是找到被忽略的利基市場,將全部資源集中在一個點上,用力去推、去做到第一名,並且在這個被你壟斷的市場上,成功取得收支平衡。

此外,也不應該認為現在的網路使用者習慣,永遠不會變。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原則,就是什麼都會變。人心會變、科技會變、時代會變、老闆會變。有些現在看起來穩定的商業模式,在未來都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遇到巨大挑戰。(臉書從推出到雄霸天下,才過了多久?谷歌發現的時候,推出Google+,還來得及嗎?)

當然,我們都知道做一個沒人做過的事情,成功機率很低;但是或許可以參考相關產業的異業結合成功案例,尋找新的營運方向。(知易行難)

越扯越遠了。沒有流量的文章,在「以洗流量為核心價值」的網站,自然毫無意義;但是同樣的內容,放到不同平台、不同受眾、不同營運模式身上,卻可能發展出不一樣的結果。希望媒體圈能儘快找到新的可行模式,不要總是在近親繁殖上打滾,最後生出一堆畸形的下一代媒體人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