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不出去的封閉花園:你還記得沒有社交網站的生活,是怎麼過的嗎?

(高牆下的花園,你感受到了嗎?圖/TANAKA Juuyoh(田中十洋)/CC License)

文/黃郁棋 

你還記得,沒有Facebook、沒有Google+、沒有Twitter、沒有新浪微博、沒有Tumblr的那段歲月,是怎麼過的嗎?那是一個入口網站為王、論壇百花齊放,大家想得到什麼資訊,都「主動搜索」的時代。如果有話想對朋友說,就直接打電話、傳簡訊、開即時通、ICQ、丟MSN訊息,登登登。那是一個主動的年代,一個開放的年代,大大小小網站、部落格百花齊放,人們還沒有被「制約」的年代。

大概從「無名小站」關站、MSN併入Skype開始,這整個世界開始被社交網站制約;有些現象正在發生、或已經發生,但你可能沒有發現:

一、全世界的「部落客」大幅減少,大家不再認真經營圖文影音並茂的部落格內容;取而代之的,是越來越多的粉絲團或社團。

二、在過去,我們的上網模式多半是這樣的:先有某種需求,接著上網「找」東西來滿足自己的需求;若想要同時「一對多」的與人進行交流,就依照興趣去論壇、BBS站定居。


三、我們今天的上網模式,已經被社交網站給重新塑造過了:人們習慣抱持著「毫無需求」的心態,在社交網站「毫無目的」的瀏覽,尋找「刺激眼球、獵奇、喚起興趣」的東西去閱讀觀看。

四、大家每天接觸到的新聞、資訊、影片、話題,都是一樣的。不單是社交網站推送一樣的內容給大家,連媒體都主動找一樣的內容報導。

(花園滿足了你的一切需求,但是你走不出去。圖/黃郁棋攝)

就像被關在一座高牆當中的美麗花園一般,這邊滿足了你的所有需求:想玩遊戲?想交朋友?想獲得新知?想出名?想找餐廳的資訊?在這座高牆之內,應有盡有。

在過去,每一次透過搜尋引擎找尋資訊,就像在冒險一樣:方向由你來控制,每打開一個網頁,都是一個全新的驚喜。而今天的社交網站,卻讓你在「被選擇性餵食」當中,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方式:反正一切驚喜,都會自動出現在我眼前,我又何必花心思去主動找什麼呢?

不曉得大家是否已經感受到了事態的嚴重性:我們的「生活多樣性」正在大幅度的流失,每個人都在一樣的飼料中,逐漸成為一樣的人。

我打個比方吧:

有一天,台灣的政府告訴國民們:「你們不必認真努力賺錢了,國家會養你們。」吃飯,就吃大鍋飯,裡面有十菜一湯一水果;穿衣服,國家統一發放「國民制服」,讓每個人都穿一樣的衣服,就不必在出門前為了打扮思考了。想讀書,國家圖書館裡面有準備了十萬本書,大家就從裡面拿想看的去閱讀;想出遊,國家旅遊局有很多免費的旅行團,跟著他們走就對了。

國民完全不必工作,每天只需要等待時間到了放飯吃,吃飽後去圖書館看那十萬本書;出門都穿一樣的衣服,出遊都去一樣的地方,並且帶回來一樣的心得。這樣的社會,你覺得好不好呢?

(花園欣欣向榮。圖/黃郁棋攝)

相信你的結論應該跟我很像:「國民很快就會變成白癡了吧!」每個人都長得一樣、穿得一樣、個性一樣、知識水平一樣。而國家想要控管人民也很簡單,從大家每天接觸到的資訊內容下手即可,大家都會同時相信、輕易受影響,動輒成為所謂的「群眾的力量」;而這個,正是我們今天接觸到的網路世界。

沒錯,乍看之下,人們每天透過社交網站接觸到的資訊很多很多!(拜託,十萬本書耶,誰讀得完)但是,這些資訊所傳達出來的訊息、大家接收到的東西,都是一模一樣的:一樣的狗狗影片、一樣的國文能力測驗、一樣的新聞資訊(就算來自十間不同媒體)、一樣的意識形態爭辯。大家關心的東西,變得非常雷同,大者恆大,誰也無法扭轉這趨勢。


大家在接收「海量被決定好的資訊」時,也同時在不知不覺中放棄了「主動探索」的慾望與需求。

又因為大家接觸到的東西太過雷同,這同時導致另外一個情形發生:人們開始容易「一窩蜂」的受到資訊影響、受到誤導,甚至受到控制。在這個高牆下的美麗花園裡頭,一切事物都是被決定好的、都是封閉的,它重塑了你的一切需求、讓你安於現狀;到最後,就算花園對外的大門敞開,也不會有人願意跨出去一步了。

花園之中,一切被設計好的橋段、彼此相像的園丁們,是如此的欣欣向榮;過去人們賴以為生的、外面世界的小路、小橋,與散佈在各地的小市集,都已經荒蕪。
   
活不下去的「外面世界」的人們,也不得不進入花園,與大夥兒吃著大鍋飯、穿著「國民制服」,唱著一樣的歌、聽著一樣的笑話,讀著一樣的書。這是一個誰也走不出去的封閉花園,它欣欣向榮,直到今天。

留言